Friday, May 4, 2012

生藥草資料

 2007-02-02 11:00

生藥草資料
1.過江藤
學名:Phyla nodiflora (L.) Greene
性味:苦、辛,微涼。
科屬:馬鞭草科植物過江藤的全草。
別名:蓬萊草、苦舌草和鳳梨草等。
作用: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用量:鮮全草30至60克。
主治:皮膚病、喉嚨痛、濕疹、痢疾、鐵打損傷。
用法:鮮品先用水洗乾淨,再用水加鹽巴浸30分鐘至1小時,稍為再清洗後絞成汁,可用蜜糖或紅棗水調味,即可服用。或用小火燉5分鐘,可減少其青草澀味。外用,鮮全草適量,水煎洗或搗敷患處。
◆體質虛寒者禁服。
2.南非樹
學名:待查證。
性味:苦、寒。
別名:
科屬:待查證
作用:降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,清肝降火。
用量:小片葉3至4片,大片葉2至3片。
主治: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肝火頭痛。
用法:葉子用沸水浸泡片刻即成。
◆體質虛寒、低血壓者、孕婦、月事期間禁服。
◆喝太多會傷肝腎,臨床上已有這樣的病例。

3.黑面將軍
學名:Strobilanthes Cripus
性味:甘、淡、涼。
科屬:爵床科馬藍屬。
作用:清熱解毒、活血消腫。
用量:30至100克。
主治:子宮肌瘤、子宮頸癌、膀胱結石等。
用法:鮮品90克水煎,代茶飲用。
4.火炭母
學名:Polygonum chinense Linn.
性味:酸、澀
科屬:蓼科蓼屬
別名:火炭星、赤地利、喉科草等。
作用:清熱利濕,涼血止癢,退翳明目。
用量:60至90克。
主治:喉嚨痛、胃痛、肝、痢疾、皮膚病等。
用法:鮮全草水煎,代茶飲用。嫩葉可煲成肉湯喝。
◆胃酸過多者不宜
5.麒麟尾(龍尾草)
學名:Rhaphidophora pinnata (L. f.) Schott
性味:淡、澀,微寒。
科屬:天南星科植物的根、莖。
別名:爬樹龍、龍尾草等。
作用:活血散瘀,除濕消腫。
用量:30至60克。
主治:專治風濕骨痛和跌打損傷。
用法:水煎,代茶飲用。大葉1片即可。
6.柔刺草(憂遁草)
學名:Clinacanthus nutans(Burm.t.) Lindau
性味:甘、微涼。
科屬:爵床科。
別名:扭序花、青箭等。
作用:清熱利濕,利尿消腫。
用量:60至90克。
主治:腎炎水腫、子宮瘤、黃疸型肝炎、風濕疼痛。
用法:鮮品30至60克煮水服用。(光明日報)